光學鏡頭裝配工藝之“星點法”
對于光學鏡頭來說,裝配過程就是調節像差(球差,彗差,象散,場曲,畸變,兩種色差)的過程,此處主要介紹我公司常用光學鏡頭裝配工藝之“星點法”。
星點法是用透射光照在一個鍍有鋁膜的玻璃板上(鋁膜很薄,有些部分會透光),產生衍射斑,然后通過帶有需要調校鏡頭的顯微系統觀察。理論上,如果該鏡頭沒有像差,那么在目鏡視野里看到的衍射斑點都應該是艾里斑加幾個很細的圓環,所以調校鏡頭的過程是一邊觀察衍射斑形狀一邊改變鏡頭參數的實時過程。對于擁有豐富調校鏡頭經驗的老師傅來說,他們一眼就可以看出來鏡頭存在哪一種像差,該如何調校。對于剛入門的新手來說,這個是相當困難的。
下面對衍射斑的形狀和各種像差的對應做一個小結:
(1)球差:艾里斑亮度占整個衍射斑的的亮度比例不對(理論上是84%)或者衍射環太粗;一般的解決方法是通過車削鏡座或者在鏡座之間加墊片來改變空氣間隔需要用軟件模擬各個空氣間隔的敏感程度,再決定在鏡頭的什么位置進行變動);
(2)彗差:顧名思義,就是衍射斑像彗星尾巴的形狀;一般的解決方法是調整同軸度,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鏡頭剛裝配好,彗差往往是最明顯的,所以一般都是調整同軸度,校正彗差,然后再觀察其他幾種像差;
(3)象散:需要旋轉鏡頭觀察,一般通過更換玻璃來改善(象散難以調節的鏡頭往往是鏡頭里面某些玻璃的面型超差);
(4)場曲:離焦觀察中心視野與邊緣視野的斑點情況;
(5)畸變:衍射斑點形狀不規則,如果不是設計本身的問題,此種異常往往也是需要從透鏡的面型下手。
當然,上述方法也可以稱作是技術工人經驗的總結,并不一定能適用所有情況,但對于大部分鏡頭裝調過程來說都是適用的。